蝈蝈

青未了听蝉李兴甲

发布时间:2023/10/12 14:38:0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www.xuexily.com/m/
散文/听蝉随着一声嘹亮的蝉鸣,夏天也如约而至。夏天是大自然制造声响最丰富的季节。各种鸟叫、虫鸣、野兽吼。野兽的吼叫难得听到,还有些瘆人。鸟的叫声算是最美了,可惜遇上它也不容易,时间和地点都不容易凑巧,惟有蝉鸣,房前屋后,路边树林都能听到。算是最大众化的乡野篇章。当你想趁清凉的早晨补个懒觉时,窗外一阵阵不合时宜的刺耳的蝉鸣无疑是令人烦躁的,此时恨不得爬到高高的树上,将它揪下来,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虽说蝉鸣聒噪,还有点令人心烦,但不可否认,它们的确是一群出色的歌唱家,声音洪亮,而且经久不息。如果说蝈蝈、蟋蟀的唱腔如悠扬婉转的独奏,似夏夜的催眠曲,那么,蝉鸣却似气势恢宏的大合唱,震耳欲聋,经久不息。其实,令我震惊和钦佩的不是它们的歌喉,而是它们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竟然能在黑暗的泥土里等待数年甚至十多年!没有光亮,没有声音,暗无天日,死一般的寂静,是什么支撑它们如此执着?难道它们也如人类一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如鲲鹏之志,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板凳坐得十年冷,终于一朝金蝉脱壳,脱胎换骨,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十多年的等待,终于在这个夏天将它爆发出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难怪声音如此洪亮!蝉亦禅,故蝉亦被人称之为“知了”。凡世间万事,知了便好。然而人生于天地之间,如蜉蝣生于杯水之中,难免会有许多事情蒙蔽视听,并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完全地知了。人常道“知了”,其实知与不知,谁都无所知。对于一事,没有完全知道,只有知道的多少罢了。若要知道的多,那就得像蝉一样,韬光养晦,坚忍不拔。家乡有句方言叫“知不道”,从字面上理解,“知不道”意思好像是知道而不说,有点“藏奸”的意味。“不知道”是老老实实地告诉别人不知道。其实“知不道”与“不知道”是一个意思。与“知了”不同,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反映了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做学问尤其如此。蝉每日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当属高雅的隐士。这让我想到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亦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它们在高高的树上歌过一夏后,安静的死去,从未抱怨过什么。这又让我想到竹林七贤,如阮籍常常登高而啸,声音洪大,传播甚远。竹林七贤与世人不同,当然也就不被世人所认同。他们常常聚于竹林,饮酒作诗,弹琴复长啸。也许蝉也和他们一样的品性吧。我常常想,蝉的一生,放弃数年甚至十数年的阴暗生活,也要追求那短暂一夏的绝响,究竟是为了什么?老老实实地呆在地下不挺好吗?当我看到两只蝉在交配的时候,似乎恍然大悟了。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繁衍后代,蝉不得不这样做。恰恰是这种貌似短暂的绝响,其实是将生命的又一程孕育在泥土之中,此刻新一轮的生命之芽正在悄然萌发。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吗?其实,对于蝉鸣,我也听不懂,但我能听得出,这声音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籁,用心聆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被中国作家网重点推荐并入选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校本教材)作者李兴甲简介:笔名:尼山布衣、昨日残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村里春外》、新闻集《夯歌》。著有散文集《麦收如歌》《千年古村之谜》;长篇报告文学集《回望初心》,长篇纪实文学集《我的前半生》《邹城烽火:邹城抗战纪实》。散文《麦收如歌》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编著的《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一书。散文《父亲的树》《听蝉》入选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校本教材。壹点号尼山布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3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