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听,鸣虫葫芦里的自然之声

发布时间:2024/8/12 14:01:20   
最近尽是看了些葫芦与鸣虫的文章,发现古代成年人的玩心和孩子相比真是有过之无不及,这山间草野中的一只小小的昆虫,竟能勾引得人茶饭不思、抓耳挠腮、神魂颠倒,以至于非要得到一只鸣叫声极动听的虫儿,拥有能让这声音最好发挥的容器,方才能安下心来,高枕无忧。爱玩至此,不禁令人惊叹,又不禁羡慕起这些古人,能在枯燥的时节里有这充满乡间野趣的玩物相伴。记得王世襄先生曾在《说葫芦》一书中谈到自己秋日捉蝈蝈的情形。在那动荡十年,为躲避纷纷扰扰的琐事,也为了忘却家国不复的忧伤,他常在秋日到山间野地捉蝈蝈,只需带上一壶水、五六块干粮,便可在山间待上一日而不觉困倦。有时,蹲在草地上数个时辰也没等到一只好蝈蝈;有时,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健壮有力、声音洪亮的,捉了几回竟都被它溜了,只能败兴而归,但先生还不死心,待第二日,又早早骑车去了山间“伏击”那只蝈蝈。说到伏击,那可是对捉蝈蝈者智力与耐力的考验,难度大概不输考验狙击手吧。当你侧耳倾听,快速捕捉到蝈蝈的一丝响动后,心便一下被提了起来,四肢也仿若提线木偶一般被提起。你蹑手蹑脚地靠近发声地,快速而机敏地搜寻猎物,待仔细观察周围地形和环境后,在有利的伏击地埋伏好,便只需耐心等着蝈蝈振翅的一瞬。你必须谨记“快准狠”的三字要诀,一旦蝈蝈飞起,眼明手快,伸手一扑,成败即见分晓。有时,天气由晴好忽然转为多云,那么,这种伏击的时间就要更久,直到阳光重新照射山间,蝈蝈才肯振翅。一旦成功伏击到蝈蝈,“此时我与蝈蝈,皆砰砰心动,只一喜一惊,大不相同耳”。虽然在《说葫芦》一书中,王世襄先生对于捉蝈蝈只有寥寥数语,但这扣人心弦的场面却让人对捉蝈蝈心生向往。当他听着这好不容易捉来的蝈蝈的鸣叫时,大概会不由自主想到当日捉蝈蝈的场景,和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吧。而作为自小生长在城市森林中的人们,对于乡间林野的生活十分陌生,也不免有了些许向往,向往草长莺飞的惬意,向往蛙声一片的乐趣,向往风吹麦浪的浪漫,也向往鸟鸣虫叫的乐曲。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在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两点一线的生活就像南方的四季,虽过度平稳,却因缺乏明显的区别,无甚起伏而了然无趣。虽然现代的娱乐手段日益丰富,但乡间的闲适感却不是手机、电脑所能带给我们的。大概正因此,王世襄先生的充满自然之味的《说葫芦》才让不少“外行人”有了些许着迷。我想,鸣虫之所以成为富人们的爱宠,鸣虫文化之所以在京津地区盛行,大概也是因为自小生活在城里的他们对于乡间,对于和他们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的生活和乐趣有着向往和希冀吧,亦或许,他们也因着各自的苦恼,而寄情于这自然之声,以求暂时忘记纷扰琐事。推荐阅读虫比粮贵!鸣虫葫芦的美与乐今人恐难懂针划葫芦还是刀刻葫芦,你分得清吗?书品文玩丨细说押花葫芦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6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