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种类 >> 竹制蝈蝈木刻娃娃,今年寒假,北京这个家
虽然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让寒假中的孩子少了些乐趣。然而,五年级的刘珊慈的寒假却多姿多彩。爸爸的竹制昆虫、妈妈的木刻娃娃让刘珊慈有了另类的寒假生活。
刘珊慈的爸爸刘彦铎从小喜欢手工,这个爱好无意中弥补了生活中的很多缺憾。“小时候没什么像样的材料做手工,经常是用废弃的药盒子做玩具。但是做手工的热情一直不减。初一的时候刻粉笔还曾获过奖。年高中的时候,为纪念澳门回归,我买了一条七斤多重的鱼,用鱼骨做了一条龙,后来拿去展览。我用的材料都是别人废弃的木质材料,从不用工业加工过的金属材料。后来从鸟笼子上受到启发,开始尝试用竹子创作。”刘彦铎展示着一只竹制的蝈蝈,“用竹子拉丝制作昆虫翅膀,效果不错,就是费时。只能每天下班后做,这只蝈蝈陆续花了40多个小时。”
爸爸刘彦铎手工制作的蝉惟妙惟肖,与真的蝉蜕和干花儿搭配置景,打造了一片另类生态。
“做手工的最大乐趣在于享受制作的过程,一些技法也是自己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很多灵感开始只是凭空想象,然后画分解图,要有昆虫解剖学的基础,一边画图一边修改设计。我做的竹制昆虫并不是仿真,而是竹艺,相对比较写意。”
除此之外,爸爸刘彦铎还擅长折纸。“折纸是在民间传承了千年的一项技艺,国内没有老师教,全靠自己琢磨。折纸的难度往往被人们忽视,它需要数学几何的专业知识。在生活里小到心脏支架、大到卫星太阳能板的三浦折叠技术,原理都是来自折纸。折纸讲究不裁、不撕、不剪,方寸之间充分发挥想象和设计的能力。”刘彦铎边说,边介绍家中各种摆放的折纸作品。
爸爸刘彦铎的折纸作品多以动物、昆虫为主。一只惟妙惟肖的鳄鱼是用一张2米见方的纸折叠而成。
妈妈迟佳的木刻娃娃作品“起源”比爸爸的竹制昆虫还要早。“最初是因为我和女儿都喜欢收集娃娃,各种尺寸、各国的都有。开始是想自己做就不用花钱买了。”迟佳摆弄着手指肚大小的木刻娃娃,“我小时候的玩具大多是木质的,而且这种木质的东西始终伴随着生活。现代的玩具大多是工业加工的产品。我很怀念小时候玩的手工制品,就想着自己动手做。去年开始尝试做木刻娃娃,把手工木刻和现代生活相融合。我设计了葫芦造型的‘家’。我来设计造型和装饰,刘彦铎负责‘研发制作’,如今已经发展到三代。”
女儿刘珊慈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对做手工有着天赋,课余时间也动手做些自己喜欢的小东西,这个家像个精细化的手工工厂,竹制昆虫、木刻娃娃……家里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女儿刘珊慈也喜欢自己动手,而且秉承了爸爸仔细观察、研究然后动手的作风,一家人会一起探讨如何让手工制品精益求精。
“我们全家都喜欢亲近大自然,有空就会到野外享受自然。所以我们的作品也保留一些对自然的情怀,我们希望用作品交友,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这种形式的作品,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不枯燥,给孩子创造一个另类生态空间。”刘彦铎说。
(原标题:寒假中的家庭巧手乐趣)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程功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