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中华传统纹样之花鸟昆虫纹样

发布时间:2023/1/26 21:53:08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350430262059664&wfr=spider&for=pc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下面和我一起欣赏令人惊叹的花鸟昆虫纹样!

1、百花纹

又称“满花纹”、“万花纹”、“万花堆”,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多种花卉为题材绘满器身组成的图案,如百花堆聚。百花纹始见于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瓷器,流行于乾隆、嘉庆时期。图案多以牡丹花为主,并绘菊花、茶花、月季花、荷花、百合花、牵牛花等。有黑地和白地两种,以黑地为贵。画面繁密细致,五彩缤纷。由于百花繁密不易见纹饰地色,俗称“百花不露地”,绘画极为工致秀丽,花之仰覆姿势、阴阳反侧,都各尽其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百花纹直颈瓶,百花争艳,娇美妩媚。2、团花纹

团花纹层次增多,形象丰富,有桃形莲瓣团花,多裂叶形团花、圆叶形团花以及三种花形团花。是团花最为丰富的时期。此外,还有菱形纹、龟甲纹边饰。井外边饰层次增多,纹样以大团花、大菱格纹为主,以及百花蔓草、半团花、多瓣小花、小菱格、方胜、方壁、龟甲纹等。边饰中出现了百花草纹,花形自然多变,叶短、肥、圆、围绕花朵铺展。3、宝相花纹

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灵感来自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花的自然美。补充:宝相花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是将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莲花)的花头作变形的艺术处理,使之趋于图案化、程式化。宝相花纹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平面团形,以8片平展的莲瓣构成花头,莲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内又填饰三曲小莲瓣,花心由8个小圆珠和8瓣小花组成;多见于唐三彩器上,典型器如上海博物馆藏三彩宝相花纹盘。另一种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绽开的半侧面勾莲瓣构成;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典型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影青暗花缠枝宝相花纹碗、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碗等。清乾隆时宝相花纹多用做辅纹来衬托主纹,从而使装饰效果更加富丽堂皇。典型作品如乾隆粉彩折枝三果文灯笼瓶等。4、柿蒂纹

古代寓意纹样。顾名思义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样,四瓣或五瓣。《酉阳杂俎》一书写道:“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建筑图案多用柿蒂纹,寓意建筑物的坚固、结实。柿蒂纹起源极早,我国古代的陶器、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在汉代的玉剑首上也常有发现,在汉代以后就不多见了。5、莲花纹

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自南北朝后流行。多出现在瓷器上,作为装饰。其变化丰富。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莲花,是我国传统花卉。《尔雅》中有“荷,芙渠……其实莲”的记载,古名芙渠或芙蓉,现称荷花,盛开时花朵较大,结果时可观赏,可食用,叶圆、形突,春秋战国时曾用作饰纹。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莲花因此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尤其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极为流行。在石刻,陶瓷、铜镜和彩绘上到处可见。表现形式有单线双线、宽瓣、宝装、凸面、正面、侧面、单独、连续、单色、彩色、镂刻和雕凿,变化众多。以后历代亦较盛行。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图案之一。6、莲瓣纹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春秋战国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也有用刻划和模印手法制作的。唐宋时,刻划和模印是莲瓣纹装饰的主要手法。尤其是定窑、耀州窑的佛教用品净瓶,器身刻有多层莲瓣纹,刀法犀利,匀净利落。元代以后,莲瓣纹不再作为器物的主体纹饰,多作为口沿、肩颈、腹部和底足的辅助花纹出现,装饰技法改为绘画。7、忍冬纹

古代寓意纹样。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六朝的忍冬纹比较清瘦和程式化,一般为3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有时变化多样:有单叶的,有双叶的,有双叶顺向的,也有两叶相背的。有人认为它是忍冬花(金银花)的枝叶变化,也有人认为是莲叶的演变。《本草纲目》云:忍冬“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忍冬图案多作为佛教装饰,可能取其“益寿”的吉祥涵意。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忍冬纹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此时忍冬纹较为清瘦和程式化,一般为三叶片和多叶片,但是其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汉代铜镜的编式称卷云纹就是卷草纹的前身,到唐代演化成复杂的卷草,近代称香草。莲花和忍冬纹样在我国古代装饰题材已经接近尾声。8、缠枝纹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缠枝纹与莲瓣纹、卷云纹、如意纹、回字纹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要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年画、剪纸、碑刻等,甚至连糕饼木范都离不开缠枝纹。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是以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缠枝纹以牡丹组成的称“缠枝牡丹”;以莲花、葡萄组成的称“缠枝莲”和“缠枝葡萄”;以人物和鸟兽组成的称“人物鸟兽缠枝纹”。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为世人所赞咏,例如金银花,又称“忍冬”,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再例如凌霄,宋代杨绘《凌霄花》诗云:“直绕枝干凌霄去。”对于该花的勇于攀登,凌云直上的品质,清人李笠翁评说道:“滕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缠枝纹就是这些藤蔓的形象再现,它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故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从而跻身于中国吉祥物。缠枝纹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原始构思可见于战国时期,当时在漆器的表现装饰纹样中,有二方连续纹样与四方连续纹样,它虽然表现的是“云气”,但它反复、交替与穿插的艺术手法,事实上已具备了缠枝纹的基本特征。到了汉代,缠枝纹样成熟,被用于漆器、丝织工艺,如“万事如意绵”与“鸟兽葡萄纹绮”等。到了唐宋时,缠枝纹被广泛用于工艺美术制品中,如唐李德裕《鸳鸯篇》诗云:“夜夜学织连枝锦,织作鸳鸯人共怜”,又如唐镜中的“海兽葡萄纹”,就是一种著名的缠枝纹。再例如在唐代出土的金银器直接出现了缠枝花纹饰。缠枝纹是我国传统青花瓷中最主要与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之一,它最早出现于元青花中,到了明清两代,不论是官窑还是民器,比比皆是,从而成了青花工艺的最重要装饰语言。除瓷器外,缠枝纹还广泛用于各类艺术品中,如传统的插屏,其雕刻牙板几乎都用缠枝纹,而由插屏造型衍的“南京钟”更是离不开缠枝纹,因为对于一种计时器来讲,生生不息,万代绵延是最贴切不过的了。缠枝纹之所以具有强盛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变化多端,婉转多姿,它与不同的花卉组成不同的纹饰,常见的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葡萄”、“缠枝石榴”、“缠枝百合”、“缠枝宝相花”,以及“人物鸟兽缠枝纹”等。9、卷草纹

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汉代图案中已有卷草纹。南北朝时期,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风格简练朴实,节奏感强,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花叶、双片花叶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主干两侧,形成连续流畅的带状花纹。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中多绘有卷草纹,其素材多取忍冬。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叶,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后由荷花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现在,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瓷等装饰。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故名。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宋元明清许多瓷窑产品上广泛采用。10、折枝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折枝花鸟为题材,构成与周围纹样无连接关系的单独纹样,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常见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折枝纹在瓷器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纹。以一枝单独使用者较为多见,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的。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器物上多见,元代以后更为流行。折枝纹多作主题纹样饰于碗、盘、洗等器的内底和瓶、罐、壶等器的外腹壁,也有作为辅纹边饰饰于器物肩部或近口沿处的。表现技法主要是刻划和彩绘。宋代定窑白釉刻划花折沿盘内底刻一株丰腴婆娑的折枝牡丹;雍正青花大盘内心绘一株桃花,双禽在枝干上憩息啼鸣,宛如中国画的折枝花鸟图。11、蕉叶纹

以芭蕉叶组成带状纹饰,特指以蕉叶图样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的装饰性图案。用作瓷器装饰始于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多将其作为瓷器的辅助纹样,表现手法主要是划花。青花、釉里红、彩瓷上广泛采用,一般装饰在器物的颈部或近底部。定窑刻花梅瓶的颈部饰单层蕉叶纹,龙泉窑刻花碗内饰有粗短的蕉叶纹,景德镇窑青白瓷碗外壁刻划双线蕉叶纹。蕉叶纹于元、明、清时期颇为盛行,装饰技法以彩绘为主,多绘于瓶、罐、尊等器物颈部或近底部。景德镇出土明洪武青花松竹梅纹执壶,颈部饰蕉叶纹,近腹部饰一周大小相间的云肩纹,云肩纹内绘画蕉叶的筋脉,十分奇特,好似变形蕉叶纹。青铜器常见纹饰四羊方尊口沿为方形,颈部较长,从肩到足部的四棱雕有4头绵羊,它们都向前探出半身,弯曲的羊角及身上细密的卷云状花纹细致而逼真。口沿下、肩上及圈足上都有蕉叶纹和夔纹等主要装饰花纹,极其细致生动。蕉叶纹四足方斝蕉叶纹四足方斝,清中期,斝体呈方形,侈口,束颈,深腹,腹侧有一兽首鋬,平底,底下有四足。颈饰三兽首及变形夔纹,腹饰蕉叶纹。12、瓜果纹

一种典型的陶瓷器装饰纹样,以各种植物果实为主题。历代装饰手法有模印、贴塑、雕刻、彩绘等。瓜果纹始见于唐代,唐宋两代陶瓷器上以葡萄纹和石榴纹较为多见,有缠枝葡萄、婴戏葡萄、婴戏石榴等图案,寓意多子多孙。江西水吉宋墓出土的耀州窑青釉盘,盘内刻划石榴树上三童嬉戏的花纹。元代青花瓷器上常以瓜果纹组成秋实画面,如青花大盘上多绘葡萄、西瓜、芭蕉与花草组成的秋实图案。明清两代陶瓷器上,瓜果纹样增多,表现方式有图案性与写实性两类,以青花、釉里红、彩绘及雕刻等多种手法及色彩表现石榴纹、荔枝纹、葡萄纹、枇杷纹、桃纹、西瓜纹、苹果纹、樱桃纹等,并在吉祥观念影响下,形成丰富多彩的吉祥纹饰。瓜果纹构图方法多样,有适合式布局,如明宣德青花盘,利用盘心圆面,满绘叶茂果硕的葡萄或其他瓜果;也有单独纹样的构图,如成化斗彩葡萄纹杯,腹部绘环绕的折枝葡萄;还有散点式布局,如宣德青花梅瓶或玉壶春瓶上的桃枝、石榴、荔枝、枇杷、苹果等纹样;更有均齐式布局,如在釉里红高足杯上,绘等距环布的3只桃或3只苹果,习称“三果纹”。清代吉祥纹饰盛行,瓜果纹寓意更丰。康熙釉里红桃蝠纹瓶、雍正青花桃蝠纹瓶,都描绘桃树结硕果、蝙蝠天上飞的纹样,以桃喻寿,以蝠喻福,祝贺福寿双全。康熙民窑青花瓷盘盘心绘一枝葡萄,旁书“福寿蒲萄”四字,将葡萄象征福寿,甚为罕见。乾隆黄地青花瓶上以佛手、桃、石榴三果组成寓意多福、多寿、多子的画面,习称“福寿三多”纹。13、桃纹

在传说中西王母的蟠桃树,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桃树是长寿之树。因此民谚中有“榴开百子福,桃献千年寿。”之说,诞辰献“寿桃”祝寿是中国的传统文化。14、海石榴纹

一种典型的陶瓷器装饰纹样。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海石榴纹遂成为一种吉祥纹饰。石榴和蝴蝶配合,“蝴”与“福”谐音,构成了“多子多福”的寓意。海石榴系从伊朗传入,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有模印贴花,也有刻花施彩手法,多与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其形象是在盛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绽的石榴果,或花苞之中满是石榴子,有的称“海石榴花”。海石榴纹于宋、元、明、清瓷器装饰上多有所见。宋定窑白釉盘面上的印花海石榴纹线条微微凸起,有浅浮雕之美。元代青花瓷上海石榴纹多作辅助纹样,饰于器物的肩部。明清瓷器上以榴房多子为基本寓意的纹饰也较为多见。15、葡萄纹

佛教艺术中菩萨手持葡萄是表示五谷不损,所以葡萄纹带有五谷丰豋的寓意。此外,葡萄枝叶蔓延,果实累累,也特别贴近人们祈盼子孙绵长、家庭兴旺的愿望,所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附图是大门山墙上的葡萄纹砖雕。16、牡丹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耀州窑青釉碗内壁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上的牡丹纹更丰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明宣德青花盘上的折枝牡丹纹、青花玉壶春瓶的缠枝牡丹纹,图案精致,装饰效果强烈。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腹部桃形开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显富贵华丽。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17、绣球花纹

一种瓷器装饰纹样,因花朵形状颇似绣球而得名,常以大小不等的花头或龙凤等主体形象,做圆形或椭圆形的适合构成,疏密均匀的排列在器物的装饰带中,适用于各种造型的器物。有十团,八团,十二团,十六团,二十四团等团花吉祥纹样,两个团花相联称“双球花”,多个小团花遍布,即为“遍地绣球”,又称“皮球花”,或“金钱蟒”,于清代景德镇窑彩绘瓷上较为多见。18、兰花纹

传统寓意纹样。《本草经》:“兰草主杀虫毐,辟不祥,久服轻身不老。”《楚辞》:“级秋兰以为佩。”古人认为:“德芬芳者佩兰,古之佩者,各家其德。”故而古人以幽谷兰喻隐逸之君子。19、梅花纹

岁寒三友梅居其一。梅能于老干发新枝,又能御寒开花,故古人用以象征不老不衰。梅瓣为五,民间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禄、寿、喜、财。因此,明清以来梅花纹样是最喜闻乐见的传统寓意纹样之一。20、菊花纹

菊花,古代又名节华、更生、朱赢、金蕊、周盈、延年、阴成等别名。菊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之一。《山海经·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儿之山,其草多鹅”。菊花是“长寿”之花,据传在G县以北河岸上芳菊丛生,其水颇秀,有个叫胡广的人得了病,常饮此水,后大病痊愈,竟长命百岁。还传说朱孺子常饮用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茶,后成了神仙。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有征。菊花还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隐逸者”,并赞它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故常喻为君子。菊和兰都是文人极喜爱的花,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多样的含意。21、鸟纹

鸟纹是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广义上可包含由鸟纹与其他内容组合而成的纹饰,如花鸟纹;狭义上则仅指纯粹鸟纹或以鸟纹为主体的纹饰。神话性质的凤纹或其他瑞禽纹也可归在鸟纹类属。常见于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的表面。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凤鸟纹按照构图形象分为长喙鸟纹,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鸱枭纹,正面,大圆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纹,是鸟纹中写实的形象,属春秋晚期北方的风格。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鸟纹(9张)?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鸟纹的出现发展与古人的生殖崇拜密切相关,原民最初以鸟纹象征男性生殖器。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22、鹤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古人以鹤为仙禽,喻意长寿。《淮南子·说林训》记:“鹤寿千岁,以报其游”,用鹤纹蕴涵廷年益寿之意。鹤纹始见于唐代,越窑青瓷上有刻划鹤在云间飞翔的图案,习称“云鹤纹”。宋代耀州窑青釉瓷器上有双鹤展翅上下翻飞、群鹤飞舞穿行云间以及群鹤与博古相间的图案,还有罕见的仙人骑鹤纹样。明、清瓷器上多画丹顶鹤,景德镇窑青花瓷、五彩瓷、黄釉绿彩瓷上多见,有仙鹤衔筹飞向海上瑶台祝寿,称作“海屋添筹”纹。有云鹤纹葫芦瓶,鹤纹与寿字相配,组成长寿画面。有黄绿彩鹤纹碗,鹤衔葫芦穿云而飞,寓意福禄寿。有珐琅彩瓶,群鹤与梅树组成的纹样别有情致。23、孔雀纹

始见于宋代,明清流行的瓷器纹饰之一。孔雀是深受民间喜爱,在传说中拥有九德的吉祥鸟,由于孔雀尾羽纹饰美丽,开屏时“纹饰明显”,和“文明”谐音,故孔雀开屏则寓意“天下文明”,表示对盛世的向往。24、鸳鸯纹

传统寓意纹样。驾鸯,鸟名。体小于鸭。雄(鸳)羽色绚丽;雌(鸯)略小,背苍褐色。雌雄偶居不离,故以之比喻夫妇。《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传》“驾鸯,匹鸟。”25、喜鹊纹

喜鹊纹:瓷器装饰题材之一。两只喜鹊寓意双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欢喜。和豹子一起寓意报喜。喜鹊和莲在一起寓意得喜得连科。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宋代王炎有诗句:“家书未到鹊先喜”。喜鹊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大致在宋代,但清之前饰有喜鹊纹饰的瓷器不是很多,到清代喜鹊纹饰才广为流传,其中尤以喜鹊登梅纹较常见。26、雁纹

雁纹是凤鸟纹之一种,为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是鸟纹中雁的写实的形象,属春秋晚期北方的风格。多饰於鼎、簋、尊、卣、爵、觯、觥、彝、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27、鸭纹

青铜器装饰之一。形似鸭,扁长嘴,垂尾,作蹬伏状。有的作行走状。以鸭形作装饰,在商周铜器中甚为罕见,仅在殷代和战国铜器上见过。28、草虫纹

草虫纹为明清瓷器装饰纹样之一,草虫指草木中的昆虫,有蜻蜓、知了、蚱蜢、蝈蝈、螳螂、蜜蜂、蟋蟀等等。南北朝草虫纹就兴起,但是瓷器上的草虫纹出新得较晚,只是作为景物中的点缀。直到清代才进一步成熟。民国时期涌现一批在瓷器上画草虫纹的名家。29、蝴蝶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狭义上指仅装饰蝴蝶纹,广义上包含以蝴蝶为主配以其他内容的纹饰。由于受到宋代花鸟画的影响,蝴蝶纹开始盛行。宋瓷上蝴蝶纹多取蝴蝶对飞纹样作圆形构图。内蒙古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越窑青釉洗、河北定县北宋塔基出土的定窑白釉花口洗,都在洗心划刻细线双碟纹。宋吉州窑剪纸凤梅蝶纹盏,以剪纸贴花手法将与双凤相配的双蝶纹表现得形简神传。明代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上,蝴蝶多与花卉组成主题纹饰,表现蝶恋花的意境,习称“花蝶纹”。蝴蝶纹也有作为辅助纹样点缀在花鸟画面中的。典型器物有明成化斗彩团蝶纹罐、万历五彩花鸟花碟纹蒜头瓶等。清代五彩瓷、粉彩瓷上的蝴蝶纹,有图案风格的团蝶纹,也有写实风格的飞蝶纹。康熙五彩蝴蝶纹瓶,采用散点式构图法,在瓶体上绘画成双成对或三只两只聚集飞舞的蝴蝶,清丽新巧。还有一种在冰裂纹地上绘画彩蝶翻飞,装饰手法别具一格。雍正粉彩团蝶纹碗,以草花与双飞蝶构成的5组团蝶纹均匀环布碗壁,精致美观。雍正以后瓷器上还盛行一种瓜碟纹,即以瓜蔓与蝶纹相配,谐音“瓜瓞”,习称“瓜瓞绵绵”,寓意子孙万代连绵不绝,典型作品有乾隆粉彩瓜蝶纹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4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