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北京人做饭、取暖都离不开煤,尤其到了冬天,煤更是不可或缺。那时候蜂窝煤还属于稀罕产品,一般家庭都烧煤球炉子。煤厂为了方便群众,冬天会派工人把煤球送到居民家里。在冬天储藏大白菜可以说是20世纪老北京人冬天必做的一件大事。那时候北京冬天寒冷,当时还没有蔬菜种植大棚,冬季蔬菜比较匮乏,土豆、白菜、萝卜就是市民们过冬的主要菜品。大白菜易于储存,价格便宜,是冬日里居民饭桌上的重要蔬菜。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储藏很多大白菜。年,由于购买人群和购买量都极大,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白菜由公社、大队、街道统一安排购销,一到采购时间就家家户户齐齐出动。年,北京王府井饮食服务部在中山公园为市民提供食物,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伙食的价格不超过3角钱。年,长安街西单路口,牧羊的农民正赶着羊送去屠宰厂。年,阜内大街第一粮店售货员董福康。“内联升”始创于年,是北京的老字号。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继承了民间传统手工艺,讲究手法、力度,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制作出舒适的布鞋。年,内联升恢复了老字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内联升”雇用了京郊的农民来制作布鞋的鞋底,图为妇女们正在搓麻绳、纳鞋底。年,北京木城涧煤矿矿工在井下作业。年,崇文门菜市场一角,活鱼看着真的很新鲜!年,时任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办事处职工的尹盛喜,扔掉“铁饭碗”,在前门箭楼脚下支起茶摊,创立“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靠卖每碗两分钱的“大碗茶”创业并发展为北京大碗茶商贸公司。70年代末,北京故宫城墙下的剃头师傅和他的老主顾。那时候剃头也就几毛钱,不像现在,一去剪头发就被办卡。70年代末,北京街头卖蝈蝈的小贩,自行车上挂满了蝈蝈笼子。买蝈蝈玩是当时孩子们的童年乐趣之一。那时候老喂蝈蝈吃葱和黄瓜条,您还记得吗?70年代末,东单菜市场,市民在春节前夕购买活禽。在那时的北京,只有在重大节日前夕,才有活禽供应。那会的鸡肉也好吃,特别香。年,建设中的劲松新住宅区。70年代末,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附近,长椅上谈恋爱的年轻人。那时候还不流行看电影,这么聊天多自在。70年代末,晚上在广场谈恋爱的年轻人。小雨中,恋人们撑着伞偎依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