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马未都的师父王世襄,被称京城第一玩家

发布时间:2023/11/22 11:12:22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年少时的王世襄先生便是如这诗句里一般爱玩爱闹,少年意气,在玩方面的造诣简直能赶上纨绔子弟,不过玩归玩,王世襄先生于文化研究上也造诣颇深。他在玩的同时另辟蹊径,从一堆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玩物里走出了自己的研究之路。提起将玩变成一种文化,由于媒体的影响,我们最先想到的想必就是马未都,而非号称“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老先生。毕竟老先生向来低调,我们不了解也属实正常。那么王世襄比之声名赫赫的马未都属于什么级别呢?根据马未都的自述,他有一半的学问都受到了王世襄老先生的影响,由此可见王世襄先生的地位。书香门第的出身王世襄老先生出身贵族,世代书香,高祖曾被记载入《清史稿》中,是为翰林,任过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祖父曾任内阁中书、江宁道台,父亲则做过军机大臣张之洞的秘书,再加上其母亲也是出身大家,通琴棋书画,尤其擅长画金鱼,他的舅父金城更是近现代赫赫有名的书画家。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他再怎么贪玩,所受的文化熏陶都远胜于常人。三岁时王世襄便与哥哥一起接受母亲的教育,学习识字涂鸦,六岁时便上了私塾,学习经史典籍,诗词歌赋等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也得母亲与舅父提点,颇有成就。除了这些不得不完成的课业,王世襄的童年基本便是玩乐了。他爱玩,也会玩,并且不挑。虽然出身上流,却对民间底层人民的玩乐方式很感兴趣。他可以策马踏歌、清酒把盏,学学八卦,打打太极,做些上层子弟的风雅之事,也可以趴在地上斗蛐蛐,养葫芦,做鸽哨,放鸽子,架鹰逐兔,养狗捉獾,民间三教九流的玩意儿他都玩过,而且比起那些皇家官气的东西,对民间的这些俗物,他倒表现得更感兴趣一些。一直到他上大学,他都保持着爱玩的心性。在燕京大学文学院读书时,他对葫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这位富家子弟,就在家人为他购置的,燕京大学旁宅子里种起了葫芦,一边上课一边惦记着自己的葫芦,甚至有时他就把蝈蝈放在葫芦里,葫芦揣在怀里去上课,还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燕京大学名教授邓之诚正上课上到起劲,兴致勃勃地讲解着中国历史,安静的教室里突然响起了“嘟嘟”的蝈蝈叫声,气得邓之诚当场就把王世襄赶出了教室。他的玩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让他声名大噪到达成了另一项成就,原本获得的出国留学被校长亲自拦下。原本学校已选派他前往哈佛大学留学,但由于他过于地与众不同,校长亲自拦下了这一选派,唯恐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出去之后会有辱国风。他的玩性不改一直持续到了年,他的母亲逝世。由“玩”到“学”的大家从来只有苦难才能让一个人快速地成长,王世襄也不例外。曾经的王世襄虽然因为什么都玩显得“博物”,但说到底也只是小孩子心性地瞎玩,并没有玩出学问的可能,纯粹是博自己一乐。但在年,一切都变了。一直宠溺他的慈母逝世,再加上时局动荡,王世襄终于长大,意识到自己这样耽于玩乐,不啻于是对慈母之爱的辜负,也对不起母亲一直以来的期许。幡然醒悟的王世襄立刻行动起来,驱散鸽子群,远离蛐蛐罐,将自己以往驯养的猎狗大鹰尽数送走,专心学业。当年他因为耽于嬉戏,导致在燕京大学的数理化成绩都不及格,被迫转到了国文系,因着家学渊源,王世襄学起国文系的课程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如今他再把全副精力都放进去,所取得的成绩更是了不得。一半因着扬长避短,一半因着寄托对亡母的哀思,王世襄的硕士论文选择了中国画论的研究。他的母亲生前便擅长画画,可以说是书画坛的名家,对王世襄在书画方面也多有提点,王世襄自幼遍览书画名迹,积淀颇深,硬是将硕士论文写成了七十万字的皇皇巨著《中国画论研究》。长大后,他醉心于收集各类不起眼的古玩,蛐蛐罐、鹰狗转环、鸽哨、葫芦以及各式各样的明清家具,当时人们看不上的东西,他四处寻找,费尽心力地搜集,将它们编撰成书,集结成册,写出了一本本令人喜爱的著作,为中国传统文物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钟爱那些不起眼的玩意,呕心沥血,跑遍全国各地去收集,毫无功利的目的。他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出版后,原本在收藏家眼中难登大雅之堂的竹木漆器顿时风靡,他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推动了明式家具的收藏。同时他所写的《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獾狗篇》、《说葫芦》等,被启功先生评价为:“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爱玩这些的人很多,但能把这些东西玩出名堂,玩成学问的,也只有王世襄一人了。追索文物的历程对任何一个热爱祖国的人而言,本国文物流落于异国他乡都是一件不可容忍的事,而中华大地外敌肆虐百年,大量文物难免流失,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自然要马上着手追回,事关中华文脉,不可马虎,追回文物的重任应当交付于何人之手,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经过梁思成与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推荐,王世襄成功当选,担起了这份重担。他对文物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又有着收藏的经验与沉淀的学识,由他来负责战乱损失文物的清查,再好不过了。经过多方宴请和与古玩商的交流,王世襄先锁定了德国人杨宁史,确定这个人从我国买走了大量的青铜器文物,数次明查暗访后,他竟然拿到了杨宁史所买青铜器文物的目录文件,成功追回件青铜器。除了这一批青铜器,王世襄还遍查了日本的文物机构搜寻资料,就为了找回被日本人拿走的箱善本书,这一批善本书里包括《礼记》、《永乐大典》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倘若不把这些书追回,日后再想对中华文化追根溯源,恐怕就得跑到日本研究了,因此这一次的追索行动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失败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世襄细致地调查下,损失文物的名称、制作年代、尺寸等等细节都被掌握得一清二楚,经过不懈努力,这箱善本书终于被追回,在此期间,王世襄还追回了六批文物,加起来看,王世襄追回的国宝可以用数以万计来形容。王世襄老先生的一生,玩得洒脱恣意,学得随性自在,为国家做贡献时又毫不马虎,着实是一位叫人敬重的奇人大家。年,这位人们口中的“京城第一玩家”走过了他漫长而精彩的一生,安详逝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8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