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六年级上册20课三黑和土地课文讲解

发布时间:2023/9/25 15:21:14   
北京医院治雀斑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926/9491804.html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金伞的一首诗歌“三黑和土地”,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二、作者简介

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三、课文梳理

第一部分:获得土地,异常欢喜。(1-3)

第二部分:三黑认真地对待土地。(4-8)

第三部分:三黑现在的生活和心情与以往大不同。(9-12)

第四部分:三黑憧憬着美好的生活。(13-14)

第五部分:三黑越想越感觉到甜。(15)

四、课文解读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表现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2、农民是如何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土地的?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热爱。

3、恨不得把每一块土,表现出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尝一尝”土地的味道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好到什么程度。

4、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适不合适。

庄稼是农民的希望,所以他们想“变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这片土地到底好不好。“尝一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与热爱。

五、思考

1、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是不是多余的?

不多余。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基础。

2、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的是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3、朗读诗歌9-12节,说一说三黑在歇息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所见: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写出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表现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

所闻: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发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点明三黑非常喜欢蝈蝈。

4、三黑、他的父母、地主对逮蝈蝈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两个“骂”写出了三黑小时候由于没有土地,靠给地主种地谋生,生活困难,饱受压迫。

5、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6、三黑对未来有哪些憧憬?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三黑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反映出拥有土地后的农民因为生活改变,心里的想法也改变了,他们积极地交公粮,更加重视亲情等。这些都是土地改革以后的新情况,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了教育的缘故。

8、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从神态、动作、心理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三黑心里的甜。

六、主旨概括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十地的事情,表现了三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七、拓展延伸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1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