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翠玉白菜荣膺台北故宫人气王,意外现破

发布时间:2023/7/10 14:49:31   

台北故宫内的翠玉白菜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展品,人气王非她莫属。游客多的时候,想靠近观赏都是奢望。

面积不大的台北故宫

早就听说过,每天上午的9点到11点,是旅游团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比较集中的时段,一时间人潮涌动。旅行团都是在集中看完的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等“镇馆三宝”后,再给自由活动时间自行参观。

就是这样的小牌子,走廊上设置了很多

那么,“镇馆三宝”展厅的拥挤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作为旅游产业非常完善的台湾,台北故宫在控制旅游团“扎堆”看国宝方面,很有心得。在台北故宫大楼内比较宽敞的空间内,放置了很多简易的“镇馆三宝”的简介牌子。这样,导游就可以把自己的团员集中到小牌子前,用耳麦先把“镇馆三宝”介绍完,然后带团员们进入展室内,沿游览单行线路依次参观,极大地缩短了游客文物前停留时间,有效纾解了拥挤现象。

这个办法,简单有效。以往展室内不允许照相,现在也放开了,只要不使用闪光灯就好了。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为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翠玉白菜,小小一支

在台北“故宫”举办过的一个网络投票中,翠玉白菜以 票当选十件 文物的 ,正是这棵人见人爱的“白菜”在年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台湾媒体报道说,这棵“菜”由于保管不善,遭到损坏,具体说来,就是菜叶上蝈蝈的一根长须断了一小截。至于什么时候断的却没人能说清楚。翠玉白菜因此成为了媒体的焦点。

历史课本里会介绍国宝翠玉白菜,永远都是台北故宫里的人气王。可别小看这棵小白菜,传说它可是清朝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妆。它的长18.7公分宽9.1公分,有5.07公分的厚度,翠绿的菜叶上还有两只小虫,比较大的是螽斯虫,另外一只是蝗虫,它这种雕工真是太神奇了,现在国宝受了伤恐怕很难补救。

菜叶上两只昆虫,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小虫的虫须是什么时候折断的?

故宫学者那志良先生年撰写的一篇文章手稿中对翠玉白菜的进行了描述,“谈到翡翠(翠玉)白菜,我们不能不佩服玉工的巧思,这种玉器叫巧作,是玉工用他的巧妙心思雕出来的。”但那志良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白菜的伤痕。

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这株可爱的白菜。这本是块一半翠绿一半灰白的玉石,能工巧匠一刀刀把它从天然的玉石剔刻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翠绿的菜叶,可爱的小虫。难怪它受伤的消息一经传出,一片哗然。到底是在高雄展出时受伤,还是当年文物南迁和迁台过程中的多次搬运造成的。台北故宫则通过资料力证是清宫旧伤。

那志良和同事们在文物迁台时,用棉花和丝织品保护器物的方法,被台北故宫一直延用至今。当年用这样的包装方法运输文物,在颠沛流离17年之后无一破损,就连最脆弱的“蛋壳”瓷器都没有一点 。我们很难想象那个材质为硬玉的翠玉白菜会受伤。更何况年拍下的照片中就显示此件玉雕已经有了瑕疵。

翠玉白菜的虫须折断,也就成了一桩悬案。

“翠玉白菜”为啥有两个底座呢?

上图左下方的木雕灵芝底座是“翠玉白菜”原来的底座,当时“翠玉白菜”是直立方式放置的。由于台湾地处地震带,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台北故宫重新为“翠玉白菜”制作了一个新的底座,就成了现在“翠玉白菜”斜倚在木座上的模样,这样的摆放方式有了更好的稳定性。

好了,下文再见,继续讲述我们的国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5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