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他做的木质楼亭竟然没有一颗钉子

发布时间:2022/8/9 14:57:08   

先听一段自我介绍吧:

我是一名农村普通初中教师,小时候就曾跟着村里老人学过用高粱莛子扣蝈蝈笼子。参加工作后,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农广天地栏目播出的《秸秆扎刻技艺》,当时我的整个心灵都被震撼了!那么简单的材料,那么简陋的工具,那么传统的手工技艺,竟能做成那么精美的扎刻工艺品,怎能不让人惊叹呢?就在这一刻,我能感觉到我内心埋藏已久的种子萌发了,我爱上了扎刻!

在摸索学习扎刻的过程中,我渐渐陷入了找不到足够高粱莛子的尴尬处境。也许是机缘巧合吧,我看见筷子厂在路边晒竹条(未截的一次性圆竹筷子),就开始了用竹条做扎刻的艰难历程!把秸秆扎刻发展为竹条扎刻,解决了材料短缺和材料尺寸不一的问题。扎刻中最让人难的是开槽!历经磨难,我利用微型电动台钻自制开槽工具,解决了开槽难、开槽不到位的难题。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扎刻工艺品发霉长毛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经过不断摸索试验,我也找到了一种保护扎刻工艺品的方法——烤蜡!这些创新算是我对扎刻的一点点贡献

从传统的蝈蝈笼、小鸟笼子、花灯到各种亭台楼阁等古建筑模型,扎刻工艺品件件精工细作、精美绝伦,特别是古建筑模型把中国古代建筑的富丽堂皇和高贵典雅展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尽显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但扎刻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甚至每一步都可能难的让人崩溃。每一件扎刻工艺品都像是自己拉扯大的孩子一样,我给她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扎刻,我也自诩为扎刻艺人。

扎刻的起源

蝈蝈笼是在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的情况下在老人小孩间心口相传数千年的汉族传统手工启智玩具。锁扣是蝈蝈笼的显著特点,也是扎刻蝈蝈笼的基础。锁扣历史悠久且在汉族中传播很广。据说锁扣也是出自鲁班之手,因为大木难于咬合旋转,没有在古代建筑中得到应用,只是在民间扎刻蝈蝈笼时得到广泛传播。锁扣由六根圆木棒物理咬合而成。锁扣咬合最关键的是第六根,需要从两根中间强行穿过,然后旋转90度卡死。这种不用钉子,不用胶粘,不用绳捆索绑的锁扣,竟能像长在一起一样牢固,摔都摔不散,甚是神奇!锁扣类似于鲁班锁,又完全不同于鲁班锁。也许锁扣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鲁班锁吧!故宫角楼的建筑风格据说是一位工匠从蝈蝈笼获得的灵感,于是诞生了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四座角楼。故宫角楼因其工艺精湛而成为建筑奇迹。更让人惊奇的是扎刻艺人张红兵能用圆木棒扣出故宫角楼来!

传统手工扎刻技艺不仅传承了锁扣技艺,而且把锁扣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说扎刻的起源是蝈蝈笼。蝈蝈笼是汉族老人小孩都熟悉和喜爱的启智玩具,拥有一件自己用高粱莛子扣的蝈蝈笼是一件非常得意的事,再在里面养只蝈蝈就更好玩了!

传统手工扎刻技艺

扎刻是典型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现将扎刻的工艺流程总结如下:

1.设计图纸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传统手工扎刻技艺也是这样,动工之前要多观察原建筑,多了解原建筑图纸,尽量做到胸有成竹。然后自己动手把建筑图纸转化为扎刻图纸。扎刻工艺品追求的是神似,所以是用锁扣来仿斗拱的,扎刻图纸的比例也是按数斗拱来计算的。

2.选材、划线、开槽、截断

选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竹条或圆木棒,注意立柱的直径要是横梁的2倍。

划线:划线是为了辅助开槽,划线精确,开槽才能准确,划线要求精确的毫米。

开槽:横梁开半槽,槽口宽是横梁直径的2倍,深是横梁直径的一半。

立柱开镂空槽,槽口位于立柱中央,长是横梁直径的2倍,宽是横梁的直径

扎刻工艺中最让人崩溃的是开槽。用壁纸刀开槽,把手磨破累麻一天也刻不了几根槽。历经磨难,扎刻艺人张红兵自制开槽工具,解决了开槽难、开槽不到位的问题,算是对扎刻的一点贡献。

3.咬合主体

咬合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大致遵循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长后短的原则,特殊情况下的咬合要多动脑筋。

4.加热握弯垫边、圈边和飞檐,打孔、插竹签固定瓦垄、吻兽

加热握弯材料是一个技术活,打孔的钻头要和竹签的直径一致。

5.安装门窗,整形

门的挡水板可以根据黄金分割来确定比例,窗可以做成隔断窗。

打磨整形使屋檐、斗拱在一条线上,更美观大方。

6.烤蜡

看着自己千辛万苦完成的作品发霉长毛,是一件让人撕心裂肺的事。加热蜂蜡对作品进行整体防护,用蜂蜡防护后的作品表面发霉,可以支持水洗。

四、扎刻工艺品的价值

扎刻的典型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扎刻工艺品不仅艺术观赏价值极高,而且还涉及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建筑学等领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艺术气息与乡土气息并存的民间工艺品。

扎刻艺人张红兵的扎刻工艺品古朴典雅,让人迷恋和神往!

本篇文章由扎刻艺人张红兵提供,

文中文字、图片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

活动合作

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展馆参观、体验、传习

非遗进校园、文化艺术节

非遗进社区、展示展演

非遗游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3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