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一8月15日下午,正是周末,我骑车悠悠回家。医院门口,听见蝈蝈的叫声,发现一个中年男人在自行车上挂着几十个秫皮编的小巧笼子。走近一看,每只笼子藏着一只碧绿的蝈蝈,蝈蝈们振翅而鸣,此起彼伏,声音盖过街上的车流声。我问中年男人,这东西好活吗?男人说,好活,每天喂一小片白菜叶子就行,喂好了能过冬。我问:多少钱一只?他说:10元钱。我心想,笼子做的好,蝈蝈叫的好,关键是听厌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喜欢听来自乡野的声音。于是便买了一只蝈蝈回家。挂在家里一盆君子兰花上,喂它菜叶子。从此蝈蝈在我家里安了家,每天晚上,它都差不多叫一小时,伴我读书、写作、入眠。过了一个月,由于家人的反对,我将蝈蝈带回五原县乡下老家,让母亲帮助养着。后来,母亲把它放归田野。如果没有意外,此时它应该加入了众多秋虫队伍,在秋野里合唱呢。二我想起年秋天,我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住在学员公寓,在学员公寓北边,有一座微型土山,遍植松柏,郁郁葱葱,有小亭独立山顶,有小径勾连小亭。我坐在亭间小憩,观四周松柏环绕雨落成帘,听虫鸣蛙叫此起彼伏,泥土、松叶、草叶与雨水的气息混杂在一起,如饮清凉而幽香的饮料,己近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不由想起叶圣陶先生的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两段话还记得。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我爱听虫鸣,不独为从小生活在乡野,更为叶先生这篇文章而感动。三我想起年秋天,我在海南省海口市出差,黄昏时我骑一辆车在小里漫游,这是一个背街小巷,没有人家,没有路灯,路坎坷不平,我正欲退回,忽听见前面传来隐约的歌声,向前望去,前面不远有一个棚子,挂子一个昏黄的灯泡,歌声从那里传来,我好奇地骑车过去,只见临街搭的简陋的工棚里有一个中年男人光着膀子,正在整理一大堆拣拾回来的废品,在工棚的一张破桌子上,放着一个收音机,那歌声便是从那里传出来,是常香玉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只见那男人边干活边和唱着,十分投入十分传神,我驻足听了一会,没有打扰这位的男人便离开了。心中感想,不管离开多远,最难忘的是乡音,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抚慰心灵的是乡音。秋声啊,是最深最远的乡愁。四许多人知道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刘禹锡,但可能不知道他原来是匈奴人的后裔,他才华横溢,一生正直,不向权贵低头。他写过两首诗,第一首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公元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离长安。到了公元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外省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外省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这首诗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外省。十四年后,他归来长安,故地重游,写《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两首诗可以反映刘禹锡命运和个性。不畏高压,不怕迫害,故意重提往事,表现了他的敢于斗争、坚韧不拔的精神。真有血性。这种个性往往又是以命运为代价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但是正因为这种不随波逐流的优秀人物少,才值得我们珍惜、尊重。写上面一段话,是为了下面引出刘禹锡另一首词《秋词》,正是刘禹锡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思维与普通人不同,才写下许多不同凡响的诗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人们大都欣赏本诗美丽的画面,但是不要忽视画面里发出的声音。鹤鸣于空,不是最美最新的秋声吗?五巴彦淖尔是民歌《鸿雁》的故乡,记得那歌词。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其实这首歌久在乌拉特草原传唱,是电视剧《东归英雄传》让其名声远播,而作词者吕燕卫,编曲者张宏光、演唱者呼斯楞皆功不可没,更与这部剧导演的慧眼相识分不开。我想起年中国有一部电影叫《归心似箭》,其中插曲叫《雁南飞》。山中一位女子救了一位抗日战士,为他养好了伤,两人渐渐有了感情。秋天到了,战士要奔赴抗日前线,女子送别战士,歌声起: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这首歌如泣如诉,雁南飞时盼春归,多么缠绵,多么深情。与《鸿雁》结合,不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吗?秋声是什么?是秋虫鸣叫?是雁叫声声?是鹤鸣于空?是绵绵乡愁?是对奋斗的礼赞?是对爱情的牵挂?是对幸福的盼望?年9月1日晚草毕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