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非遗作品中的全运情怀潇湘晨报

发布时间:2023/2/8 17:28:38   

  

张倍源展示《舞全运》系列作品中的“空手道”。本报记者雪野摄

  十四运会吉祥物“秦岭四宝”在刻刀下“走”上一个个桃核,用竹子扎出的迷你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巧夺天工,各种运动造型的陕北汉子面塑栩栩如生……陕西民间的非遗手艺人,把他们对十四运会的期待倾注在作品之中,用他们的手艺阐释着文化自信。

  桃核雕出的“秦岭四宝”

  “十四运会在陕西举行,既然咱老百姓不能像运动员一样在赛场上为家乡争荣誉,那就用咱的手艺给全运会加加油。”8月12日,记者来到西安市碑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技艺传承人王小彬的核雕店,他正忙着在一颗直径1厘米大小的桃核上雕刻罗汉头的造型。他一边打坯一边向记者介绍:“做得久了,自然就会有入木三分的能力,看一眼就能大概知道这颗桃核的皮有多厚,这一刀下去能刻多深,不然就雕废了。”

  年,王小彬在西安书院门拜核雕师傅刘根利为师。“这门手艺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到现在我还在不断学习。”王小彬感慨地说。为了精进手艺,他还专门去潍坊等地学习不同地区的核雕特色。学习了一圈后,王小彬认识到,设计是核雕最为核心的部分,因为每颗核的纹理都是独一无二的。

  西安城里随处可见的十四运会吉祥物图像,让王小彬觉得是时候把“秦岭四宝”用自己的手艺表现出来了。一个多月以来,王小彬试过橄榄核以及大小不同的桃核。“橄榄核弧度较大,雕好后从不同的角度看吉祥物身体各部分比例怪怪的,所以最终决定用稍大一些的桃核。”他告诉记者,在雕刻过程中,吉祥物和人物一样,最难的还是如何进行面部呈现。“‘先刻鼻子后刻眼,画个圈圈就是脸。’这是我师父当年教我的口诀。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觉得这话概括性太强,不具体。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这才是核雕最传统最精髓的部分。”王小彬坦言,师父刘根利的这句话一直提醒着自己要跳出框架,真正做到通神达意,感受作品的灵气。

  “学艺博览求精,核雕相形而生。”看着师父为自己题的字,王小彬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还会尝试在一颗核上雕出四个立体的吉祥物形象,为全运会留下核雕艺术的文化遗产。

  毛竹扎出的“奥体中心”

  8月13日,经金山老先生给记者展示了他最新的竹扎作品——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

  今年78岁的经金山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竹扎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从儿时便跟随父亲学习竹扎技艺。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看到鸟巢的照片后,经金山就萌发了用竹子扎出一个迷你鸟巢的想法。仅依靠网上的照片,他就做出了一个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小鸟巢。他还在鸟巢的底部精妙地做了一扇可以推开的暗门,把鸟巢变成了蝈蝈笼。经金山一下子成了名人,此后一发不可收,先后制作了钟楼、大雁塔、航空母舰等作品。“每件作品在制作时首先需要绘制作品图样,依照比例浓缩作品的尺寸,然后选用竹竿通直、竹节匀称的竹子,经过裁料、打磨、打眼、火工弯曲、定型等程序,再将楔子涂胶扎进打好的小孔,露出的部分扎入另一节竹竿的中空部位,环环相扣,从而制成。”经金山说。

  随着西安奥体中心的建成,经金山又有了新的目标。看过了网上的场馆照片,经金山专门去现场看了两次。之前的作品都是榫卯连接,但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顶端的28个“花瓣”,侧立面都是弧形,底部还需要做出V形支撑钢梁的形状,这对经金山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经过一周时间的构思,经金山确定了初步方案,光是图纸就画了好几十张。方案确定了,下来就是选择原材料。制作场馆模型的竹子格外讲究,尤其是屋顶以及侧立面必须选择3厘米至3.5厘米直径的竹竿,才能切割出每个宽3厘米左右的竹片,而且硬度要恰到好处,所有竹片颜色也要一致。

  前后历时一个月,迷你版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终于完成了。看着已成型的作品,经金山还是有点儿不满意:“没能进去看看,好多细节不到位,有机会一定重做一次。”

  面塑创作的“陕北汉子”

  雪白的头巾、红黄蓝绿四色的腰带、黝黑却线条分明的肌肉,一群精壮干练的“陕北汉子”光着膀子,有的在摔跤,有的举起杠铃,有的挥舞羽毛球拍准备接球……这些摆出各种运动造型的“陕北汉子”,是张倍源用面捏出的一群“运动员”。

  张倍源的长辈中,很多都是传统面塑手艺的传承人。他自小耳濡目染,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项手艺。为了更好地传承面塑手艺,他选择出国留学,用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绽放面塑的全新姿态。年,他回到陕西,将传统面塑与漫画形象相结合,把这项古老的艺术引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年,他被命名为西安市莲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年,十四运会相关人员找到张倍源,希望他做一套与十四运会相关的作品。张倍源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尝试,最终做出了一套名为《舞全运》的面塑作品。这套作品以陕北风情为主题,塑造了一群陕北汉子的运动场景。

  陕北风情主题的面塑,不仅真实地刻画了传统陕北人的形象,更是融入了十四运会吉祥物的元素。为了体现运动员更加真实的运动状态,张倍源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操场、公园观察健身者的肌肉线条,捕捉最真实的运动形态。

  “通过我的手,用传统工艺展示体育精神,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陕西人对于全运会有着怎样一种情怀、一种祝福。”张倍源说。(陕西日报记者雪野实习生屈琳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6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