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独家王世襄有本文玩收藏经
《古典工艺家具》杂志文/蔡静琦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原文标题:兴之所致,心之所往——谈王世襄文玩收藏
年,中国嘉德推出“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受到藏家热烈追捧,件拍品最终以93%的上拍率成交。且本专场集纳80余件(套)文玩杂项,皆是王世襄先生生前珍爱、常玩之物。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家具、铜炉之外,更包括了葫芦、鸽哨等鲜见的民俗小件。
“名香兮读楚辞”款冲天耳三足炉
本文,就王世襄珍藏的民俗小件、文房清供两大类,畅谈王老的闲情逸趣。
民俗珍藏,歪打正着
也许连王世襄自己都没有想到,年少被人盖为“玩物丧志”的自己,却能把驾鹰、斗蛐蛐、养鸽子这些市井玩意玩成了极致,玩成了品味,玩成了文化。
王世襄十来岁时开始养鸽子。接着养蛐蛐,不仅买,还到郊区捉。也爱听冬日鸣虫,即野生或人工孵育的蝈蝈、油葫芦等。鸣虫养在葫芦内叫,故对葫芦又产生兴趣。在大学种植葫芦的同时,王世襄也开始研究范匏。之后虽不再种植葫芦,但他亲手制作的范匏却流传下来,所成之器流往香港。葫芦器型虽小,却都是王世襄的随身之物,包括“晚清官模子水浒故事蝈蝈葫芦”、“官模子春梦图蝈蝈葫芦”、“官模子云龙麟狮蝈蝈葫芦”、“官模子山水人物蝈蝈葫芦”等。
除了养虫,王世襄还酷爱养鸽,并收藏了数十件鸽哨。其中,民国“鸿”字紫漆鸽哨十一眼五对及“祥”字紫漆鸽哨十五眼一对是王世襄先生珍藏的鸽哨中的佳品。收藏的同时,他还深入研究,著书立作。王世襄在《北京鸽哨》前言中称,鸽哨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们从梦中唤醒,不知多少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遥空,又不知多少次给大人和儿童带来了喜悦。可见,王世襄对于鸽哨的了解与认识早已不再停留在其表面功用,而提升为对生活的一种影响。
葫芦、鸽哨、蟋蟀罐这些民俗类的收藏在王世襄的妙笔下,开出了艺术之花,广受藏家 清供雅纳,顺理成章
在《自珍集》里,王世襄提到了百余件文玩清供,包括香炉、墨盒、根雕、扇骨、臂搁、镇尺、笔筒、瓶、盘、鼻烟壶等器物。这些倾注其一生情感之物,既有亲戚友朋所馈赠之翰墨文物,亦有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慧眼识英穷年积累的古玩珍品。
王世襄先生对铜炉的情结,源于老邻赵李卿先生的熏陶。赵李卿先生为民国时期藏炉大家,也是王世襄父亲的好友,他手把手教导王世襄如何看待香炉的器形,并把自己珍藏的四件心爱铜炉赠予王世襄。明末清初“爇名香兮读楚辞”款冲天耳三足炉,王世襄先生主要用作书斋清供;明末清初“玉堂清玩”款戟耳炉,是赵李卿所藏二三十座戟耳炉中的第一,王世襄将其常置夫人案头,朝夕爇香饼;另有明末清初“澹庵”款冲天耳三足炉以及明末清初“思山”款桥耳三足炉。
王世襄在《自珍集》中,还提到两件心爱之物,一对墨盒和镇尺。这二者是母亲留于他的。王世襄的母亲金章,是民国时期享有“京城画坛领袖”之誉的画家金城的妹妹,金城把自己手绘的这对墨盒与镇尺赠送给其三妹,即王世襄的母亲。由于母亲早逝,王世襄对母亲留给自己的这两件文房宝贝尤为珍爱。
另,载有四件紫檀笔筒。“明·鱼龙海兽笔筒”、“清·潘老桐刻人物笔筒”、“清·梁山舟铭张芑堂刻笔筒”及“明·紫檀天然形笔筒”。其中,王世襄先生所藏的“明·紫檀天然形笔筒”,体型接近椭圆,瘿节孔穴,错落有致,宛若天生,久经摩挲,圆润无比。王世襄在《自珍集》中说道:“以予所见天然形笔筒,未有更出其右者。”这件笔筒因此缘由而被买下,并放于花梨木独板大画案上使用。
紫檀天然形笔筒
凡此种种,王世襄先生只遇到喜欢的,便会一头扎进去,乐此不疲。
兴之所致,心之所往。王世襄每天起早贪黑,钻研自称“偏门”的学问。《锦灰堆》、《自珍集》,这一部部由王世襄一笔一划写成的著作都倾注了他一生的心力。也正因王世襄的每一件收藏,都富有了生动的人生故事,并载道了流传有序的出处,才有如今拍卖场上千金难买王老一器的奇象。
E知木,易知木1了解更多红木行业原创、最新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