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间诗歌,其中大都为爱情诗,也涉及生活,政治,民俗和自然等主题。是先民文化的精粹,诗经中抒发的真挚情感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但是诗经中有这样两首诗,却不在此列。他们几乎很少抒情,只是单纯地写物,读起来生动有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螽斯》第一首《螽斯》,看到这两个字大家是不是有点愕然,你大概也在想他描述了一种怎样的生物,没关系,书生特地去百科上了解了一下关于螽斯的解释: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螽斯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我们北方农村常见的的一种蝈蝈,跟蝗虫有几分相似,那么在诗经中是如何描述螽斯的呢?开头写道“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蝈蝈张开翅膀,集成群在田间飞翔。你的子孙好多啊,家族真兴旺。虽然直白的翻译真的毁了我好多诗意,但却平添了几分趣味性,读起来令人莞尔。全文还多次运用了叠词,读起来音韵铿锵,韵味深长。虽然诗中描述的为普通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是这种抑扬顿挫,优美典雅的表达,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在诗经中随处可见,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是爱而不得的折磨,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未见君子,忧心惙惙”,是待嫁闺中的忧心忡忡。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美到极致的诗意。而这首螽斯看似写物,实则抒发了一种朴实无华的情感,通过螽斯这种昆虫多产的特点来象征先民祈愿多子多孙,世代昌盛的愿景。这种至简至雅的表达,我想诗经一经出现就已经站在了诗的巅峰。连后世的唐诗宋词也未必能够超越。《驺虞》第二首《驺虞》,这首诗也同样很有意思,其中提到了驺虞,给大家介绍一下:驺虞是一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动物。传说中它长着虎躯猊首,毛发为白毛黑纹,尾巴很长。但是这种动物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而且只吃自然死亡的生物。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仁兽。在《山海经》卷一二〈海内北经〉中曾有记载: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驺虞,仁兽的象征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彼茁者葭,壹发五豝”,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外出狩猎的场景,在茂密的芦苇丛中,人们赶出来了一群母野猪,真是收获满满,下文又写道“彼茁者蓬,壹发五豵”,正在人们满心欢喜之时,又跟着赶出来了一群小野猪,于是就有了后文的“于嗟乎驺虞!”大家纷纷感叹道哎呀这真是天子的福兽啊。可以看出在先民生活的那个时代,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满。除了歌颂爱情这个主旋律,生活的愿景也大都是祈福昌盛,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下,人们的文化生活自然得到极大的发展,诗经就是记录这样一段文化的史诗,随便翻开一篇,你就会发现诗中每个文字都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就拿这首驺虞来说,在文字与艺术方面就堪称一绝,寥寥几笔不仅刻画出来生动的物,还表达出来质朴的情。勾起了我们心中对于纯真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诗经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诗歌不只是一段文字,更是一种声音直指人心。在这个时代,我们荒芜的内心需要诗歌的滋养,它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在闲暇的午后,一壶茶,一首诗,一曲长歌诉相思。不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吗?我是书生,一个陪你一起读书的朋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