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喓:yāo。趯:tì。觏:gòu。
爸爸:先给你讲个故事啊。
依依:好啊。
爸爸:东晋人殷洪乔在做官时,曾去南京述职。当他要返回南昌时,行李中堆放最多的是南京的朋友托他捎带的家信,居然有一百多封——简直把他当信差了。殷洪乔一气之下,将这些信件全部投入水中。
依依:这人怎么这样呢?
爸爸:这么做确实不地道,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出古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便,一个人离家在外,家人很难得到消息。如果想要互相传递消息,只能依靠信件,又没有邮局,只能等有人回家乡顺便捎带回去。可问题就是“想家人”常有,“捎信人”不常有。这种情况下,亲人间的挂念就再正常不过了。今天学的《草虫》表达的就是妻子对在外远游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种类型的诗叫什么来着?
依依:我想想啊,思妇诗吧?
爸爸:对,就是思妇诗。前面学过两首思妇诗,还记得吗?
依依:真不记得了。
爸爸:那就往前翻一翻。
……
依依:《卷耳》和《汝坟》。
爸爸:把这两首诗读一读吧。
依依:……
爸爸: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中的第三首思妇诗——《草虫》,思妇诗的女主人公我们称之“思妇”。你来读一遍诗歌。
依依: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爸爸:先看第一章。一如既往地比兴。开篇出现的是两种动物——草虫和阜螽。草虫就是蝈蝈,叫声洪亮,自古以来就有跟多人喜欢逗蝈蝈,就是观赏两只蝈蝈相斗,它也算一种娱乐性昆虫了。
依依:供人娱乐。
爸爸:对。蝈蝈一般生活在秋天。阜螽就是蚱蜢,也叫蚂蚱,跳得又高又远,也是生活在秋天。喓喓就是虫叫声,趯趯是虫蹦跳的样子。首章将思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随蹦跳起兴,这是她耳闻目睹的。画面之内如此,画面之外可以猜想,他此时也许还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见到衰败的秋草,枯黄的树叶……大自然呈露的无不是秋天的氛围。秋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怎奈得还有那秋虫和鸣的撩拨,思妇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思。什么愁思呢?
依依: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爸爸:君子当然就是她所思念的夫君,忡忡就是心神不安的样子。长久不见夫君,内心忧愁不安。“忧心忡忡”今天已经是一个成语了,形容心事很重,十分忧愁。你接着读本章剩余的三句。
依依: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爸爸:“亦”在这里是如果的意思,“既”是已经,“止”是语气词,“觏”是相聚,“降”是放下。这三句就是说如果我已和他相见,如果我已和他相会,我忧愁的心才会放下。
依依:我还以为真的相见了,又是想象啊,跟《卷耳》一样。
爸爸:这正是这首诗构思的巧妙之处。前面说“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面并没有循着相思写下去,诸如自己孤处的凄凉、强烈的思念,竟不着一字。而是打破常规,完全撇开离情别绪,改用拟想,假设思念的对象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呢?就是“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想象相见时的高兴,回到现实后依然两地相隔,那种相思就更加浓烈。这跟《卷耳》里的想象又有不同,你发现了吗?
依依:这首诗想象丈夫突然回来了,两人相见了。《卷耳》想象丈夫在千里之外经历了很多磨难。虽然想象内容不同,但都是因为太思念了。
爸爸:你说得对。我翻译一下第一章:
蝈蝈喓喓草中叫,蚱蜢蹦蹦地上跳。久未见到丈夫面,我心忧愁又烦恼。假若有天看到他,假若有天遇到他,我的心儿才放下。
你再读一下二、三章。
依依: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爸爸:“陟彼”这两个字熟悉吗?
依依:《卷耳》里有“陟彼崔嵬”,“陟”是登上,“彼”是“那”的意思。
爸爸:女子登上那南山做什么?
依依:去采蕨菜和薇菜。
爸爸: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古人讲登高望远,女子思夫心切,登上南山为的是瞻望“君子”。然而从山巅望去,所见最显眼的就是蕨和薇的嫩苗,诗人无聊至极,随手无心采着。蕨和薇都是山菜。蕨菜的叶子像羊的牙齿,春季长嫩叶,可以吃。薇菜也叫野豌豆苗,夏季长嫩叶,可以吃。第一章出现的蝈蝈和蚱蜢是哪个季节?
依依:秋季。
爸爸:二、三章出现了春季的蕨菜和夏季的薇菜说明什么呢?
依依:由秋天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又到了夏天,思念的“君子”还没有回来。
爸爸:相思之情是不是与日俱增,更加浓烈?
依依:是呀。
爸爸:这与日俱增的相思怎么体现的呢?这三章分别用哪句话表现的“未见君子”的相思呢?
依依:第一章用的“忧心忡忡”,第二章用的“忧心惙惙”,第三章用的“我心伤悲”。
爸爸:“忡忡”就是心神不安,“惙惙”是心慌气短,“伤悲”更是悲痛无语,无以复加,相思之愁越来越重。与此相应的,就是与君子“见”、“觏”的渴求也更为迫切,她的整个精神依托、全部生活希望、唯一欢乐所在,几乎全系于此。每一章都想象与丈夫相见,分别是什么样的情感呢?
依依:第一章是“我心则降”,第二章是“我心则说”,第三章是“我心则夷”。
爸爸:“降”就是放下;“说”就是“悦”,欢喜;“夷”就是平静。我的心儿才放下,我的心儿才欢喜,我的心儿才平静。多么大胆而率真的感情,感人至深。我翻译一下全诗,你仔细听。
蝈蝈喓喓草中叫,蚱蜢蹦蹦地上跳。久未见到丈夫面,我心忧愁又烦恼。假若有天看到他,假若有天遇到他,我的心儿才放下。
登上高高南山巅,采摘绿绿嫩蕨菜。久未见到丈夫面,我心忧愁又发慌。假若有天看到他,假若有天遇到他,我的心儿才高兴。
登上高高南山巅,采摘绿绿嫩薇菜。久未见到丈夫面,我心忧愁又悲伤。假若有天看到他,假若有天遇到他,我的心儿才平静。
依依:既有思念,又有担忧。
爸爸:是啊,担忧也是源于关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全诗吧。
依依/爸爸: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