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学习记录:1、螽(zhōng)斯:或名斯螽,蝈蝈。一种直翅目昆虫。农民耕种在田,见飞蝗产卵孵化的若虫极多,年生两代或三代,是宜子,后代极多的动物。南方上海地区方言称“叫咕咕”。如今,时至盛夏便有农民挑笼担担,走街串巷,叫卖这种昆虫。家有幼童,长辈往往会买上几笼,装在自家竹制精巧的蝈蝈笼中,每日以毛豆喂食。蝈蝈在笼中昼夜鸣叫,可供幼童赏玩聆听,也伴着他们入眠。老辈相传,幼童听着蝈蝈叫声睡觉,不会惊梦而醒,睡得安稳香甜。螽斯2、诜(shēn):同莘莘,众多的样子;振振(zhēn,古音):茂盛的样子。3、薨(hōng)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4、揖(jí古音)揖:会聚的样子;蛰(zhé)蛰:多,聚集。5、《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点出了诗的主旨。朱熹《诗集传》承毛氏之说。还做了“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的发挥。6、这首诗歌寄兴于物,即物寓情;“子孙众多,言若螽斯”。六组叠词,除“薨薨”外,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尧舜之世已深入民心。《庄子·天地》篇有“华封人三祝”的记载:尧去华地巡视,守疆人对这位“圣人”充满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寿、富、多男子”。后世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就有福禄寿三位神仙,便是人们对于多子多福,长寿和富有的向往和期盼。福禄寿三星7、诗经在周代就已经编纂完成,这篇《螽斯》前篇《樛木》主旨是祝贺新婚幸福的,那么自然此篇继而祈颂多生贵子,是非常顺理成章。8、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夷狄交侵。周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天子之政令,也就王城周围50里有效,其它诸侯各国也差不多,有效治理范围就是自己城池的几十里范围之内,其它都属于野地。民众分为国人和野人之说,居于城市或附近的称国人,其余的便是野人。周天子要想了解诸侯各国的民生情况,风土人情,就要派采诗官去采诗。每年春天,摇着木铎的天子采诗官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就是首十五国风的由来,记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中国普通民众,普通的生活状况,耕作、劳役、爱情、婚姻、离别、归来、社会习俗方面等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314.html